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 王晶)常常有这样的时刻,让我们体会到传统文化之美。比如,遨游在历史经典的长河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领略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又似乎走进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婉约雅致。
这就是中华优秀经典文化不可言说的魅力。“现在几乎每个去旅游的人,到达目的地后都要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这样的情况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各行各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行业,例如义务讲解员等工作,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的表现之一。”近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多位文化专家表示,中华经典文化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值得大力弘扬与推广。而诵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料图:贵州毕节梁才学校,学生们在操场上参加书写汉字古文活动
潜移默化 将中华经典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中
实际上,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要获得成长与进步,《礼记》告诉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受到了误解和委屈,想想《论语》中所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而在当下,在创新中不断传承传统文化,以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陈铎是我国第一代电视工作者,也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诵读大使”,他认为,“中华优秀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物质的满足和表面的快乐,对中华经典文化了解的机会和渠道变得相对有限。这使得我们与传统文化逐渐疏离,失去了对中华经典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将中华经典文化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中,让它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2023年策划推出大型文化展演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中华经典诵读大会”通过诵读经典的形式,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通过对爱国、家风、亲情等主题的思考,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
诵读对各个群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典诵读通过言语表达的艺术,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帮助人们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阔胸怀,感受人生的意义。”多位文化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诵读可以启发青少年多思考,提高文学素养,孩子们可以从中华经典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对事,怎么对物。”
其实就像“照镜子”一样,陈铎也分享道,老年人可以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回顾、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陈铎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愿意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挤出时间来感受诵读的乐趣。
5月26日,陈铎在央广网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启动发布会现场朗诵《乡愁》(央广网记者 张志强 摄)
更富意境的表达方式 推动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观赏初春的细雨微风,除了感叹“绝美”,你还可以说,“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思念多年未见的朋友,除了说“常联系”,你还可以讲,“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张颐武看来,通过诵读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经典感兴趣,其具有非常好的传播功能,对于传统文化而言,传播与传承缺一不可。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在不断融入新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在一次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邂逅”中,遇见自己、遇见城市,遇见国家,遇见未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华经典文化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更是我们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重要方式。
据介绍,“中华经典诵读大会”展演群体涵盖全年龄段,以地方作品征集、全国总征选为主体,以诵读为形式,立足语言文化传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让经典文化的传播起始于声音,植根在人心,“声声”不息。
张颐武谈道,通过诵读的形式,向青少年普及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文化精神,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活动。通过诵读,理解经典篇章里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这是真正传承的含义。
其中,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最富于创新精神,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的开展,全面涵养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中华经典诵读中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传承传统文化更需要全民行动起来,在一次次经典诵读中得到滋养,打好中国底色。“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尤为重要。”国家老龄服务平台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介绍,国学经典对老一辈而言,印象非常深刻,他们也愿意重温这些经典。诵读经典既是传承中华文化,也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现在,除个别患病的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料外,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是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许多地方的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也表明老年群体需要社会为其开辟更多窗口,搭建更多平台,让他们有融入社会、展现自我的机会。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朗诵适合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养老机构以及社区等多场景下进行,老年人参与到诵读活动中,能交到朋友,获得一份好心情,这一点非常重要。
资料图:浙江嘉兴,爷爷奶奶跟着孙子孙女学国学
巧妙借助互联网等工具 加深对中华经典的认识和体验
在诵读中感受渊明采菊,依依南山;太白辞亲,仗剑扬帆;子美行舟,月涌大江;东坡登临,远近横看。千百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中华文化经典: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散文诗歌、小说剧目……通过诵读经典的形式,更能够追思先贤,领略经典。
张天保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又集中于中华传统经典中。我们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时常在公园里、广场上看到老年人热情洋溢地朗诵诗词名篇,呼朋唤友、集体诵读,共同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中国老龄协会相关负责人呼吁全社会老年人积极参与中华经典诵读大会,一起进入文化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词名篇,徜徉在经典文化的海洋中,享受最美晚年。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建议,我们要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大会这种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华经典。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中华经典的教育,培养他们对诗词歌赋的兴趣和理解。青少年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诵读、演讲和创作中,亲身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上述多位负责人认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传播和弘扬中华经典文化。政府和文化机构应该加大对中华经典的推广力度,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讲座和活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学习和欣赏中华经典文化。
同时,有专家建议,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工具获取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朗诵、创作等方式,加深对中华经典的认识和体验。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来源:央广网
X 关闭
Copyright © 2002-2020 太平洋美发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邮箱:93 96 74 66 9@qq.com